1. 产品简介低压电机保护测控装置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至690VAC、额定电流至800A的低压电动机应用场合,与接触器、塑壳断路器等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一整套集控制、保护、监测和通讯于一体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产品通过操作电动机控制回路中的接触器实现电动机起、停操作,支持保护模式、直接起动、双向起动、双速起动、星三角起动、电阻降压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软起动配合起动、变频器配合起动等多种起动方式,并针对电动机的短路、过热、过载、堵转、起动超时、缺相/不平衡、接地、漏电、欠压、过压、电压相序、外部故障、PTC温度等引起的危害予以保护。产品集电量测量、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网路通讯、变送输出 …
1. 产品简介
低压电机保护测控装置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至690VAC、额定电流至800A的低压电动机应用场合,与接触器、塑壳断路器等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一整套集控制、保护、监测和通讯于一体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产品通过操作电动机控制回路中的接触器实现电动机起、停操作,支持保护模式、直接起动、双向起动、双速起动、星三角起动、电阻降压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软起动配合起动、变频器配合起动等多种起动方式,并针对电动机的短路、过热、过载、堵转、起动超时、缺相/不平衡、接地、漏电、欠压、过压、电压相序、外部故障、PTC温度等引起的危害予以保护。产品集电量测量、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网路通讯、变送输出、显示指示等功能于一体,取代传统塑壳断路器、热继电器、热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欠压保护器、电流互感器、多种信号灯、电流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变送器、PLC及复杂的二次电缆连接等多种附加元件,可直接安装在低压控制终端MCC柜或1/4模数以上各种抽屉柜中,是智能化MCC的理想选择。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环保、消防、数控机床、包装机械、办公自动化等领域。
2. 主要功能
2.1 功能配置表
功能 | 功能介绍 | 配置 |
保护功能 | 短路保护 | √ |
堵转保护 | √ | |
缺相/不平衡保护 | √ | |
负序电流保护 | √ | |
起动超时保护 | √ | |
过热保护 | √ | |
过载电流保护 | √ | |
欠电流保护 | √ | |
欠功率保护 | √ | |
接地保护 | √ | |
漏电保护 | √ | |
电压相序保护 | √ | |
tE时间保护 | √ | |
欠电压保护 | √ | |
过电压保护 | √ | |
温度保护 | √ | |
分段溢出保护 | √ | |
开关量10保护 | √ | |
开关量11保护 | √ | |
开关量12保护 | √ | |
低频率保护 | √ | |
过频率保护 | √ | |
失压重起动 | √ | |
上电自起动 | √ | |
遥测遥信 | 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因数、频率 | √ |
12路遥信量 | √ | |
事件记录 | 保护事件 | √ |
遥信变位事件 | √ | |
操作记录事件 | √ | |
事故变位次数统计 | √ | |
控制 | 就地/远方控制 | √ |
远方定值修改 | √ | |
远方保护投/退 | √ | |
测量功能 | 三线电压、三相电压/电流、零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能计量, 电压、电流角度值、保护值、序分量,谐波总畸变率和2~15次谐波含有率采集 | √ |
模拟量输出 | 1路4-20mA输出 | 选配 |
通讯 | 1路RS485 | √ |
2路RS485 | 选配 |
2 装置操作说明
2.1 显示面板示意图
3 产品结构尺寸图
3.1 本体模块结构尺寸图
3.2 显示模块结构尺寸图
3.3 互感器模块结构尺寸图
4 接线端子
4.1 端子示意图
4.2 端子接线说明
5 典型接线图
5.1 接触器控制保护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保护功能,出口1常闭节点串在接触器C1控 制回路中。电动机的起动、停车控制通过现场开关按钮或其他方式来实现,装置本身不控制电动机的起动、停车。
2)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接触器C1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3)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2 断路器控制保护模式接线图
1)该模式装置与断路器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出口3常开节点串在断路器跳闸线圈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节点串在断路器合闸线圈控制回路中。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4脉冲闭合,断路器合闸线圈得电电动机起动。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再次起动电机,可通过复归信号将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脉冲闭合,断路器跳闸线圈得电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出口3闭合,断路器跳闸线圈得电电动机停车。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断开。
5)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应当注意时,该模式控制的是断路器,对电动机进行起动、停车操作时,装置跳、合闸出口发出的是脉冲信号。
5.3 直接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出口1常闭接点和出口3常开节点串在接触器C1的控制回路中。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闭合,C1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起动运行。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再次起动电动机,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C1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出口3断开,C1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4 双向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正反双向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接触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进而实现正反向控制互锁。
2)当装置收到“正向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闭合,C1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正向起动运行。当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C1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过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反向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4闭合,C2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反向起动运行。当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4断开,C2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过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出口4断开,C1、C2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5 双速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双速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接点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接点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实现双速控制互锁。
2)当装置收到“低速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闭合、出口4断开,C1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低速起动运行。当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C1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高速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断开、出口4闭合,C2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高速起动运行。当收到“停车”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4断开,C2控制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出口4断开,C1、C2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6 星/角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C3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星角降压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节点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节点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C1和C2的常开接点并联串接在C3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实现星角控制互锁。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断开,出口4闭合,C2、C3先后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C1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星型起动。当经过设定“起动转换延时”后,控制出口3闭合,出口4断开,C2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C1、C3先后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角型运行。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 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C1、C2、C3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 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C1、C2、C3均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 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 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7 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C3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接点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接点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接触器C2常开接点串在C3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实现两种控制方式的互锁。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断开、出口4闭合,C1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C2、C3先后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自耦降压起动。经过设定“起动转换时间”延时后,控制出口3闭合,出口4断开,接触器C1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接触器C2、C3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切换到正常运行状态。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C1、C2、C3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接触器C1、C2、C3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 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 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8 电阻降压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 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电阻降压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节点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节点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实现两种控制方式的互锁。
2) 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断开、出口4闭合,接触器C2控制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串电阻降压起动。当经过设定“起动转换时间”延时后,控制出口3闭合,接触器C1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出口4断开接触器C2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全压运行。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通过复归信号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C1、C2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接触器C1、C2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 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 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9 软起动配合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C3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软起配合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接点串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接点串在C2的控制回路中,接触器C1常开接点串在C3的控制回路中。推荐在C1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2的常闭接点,在C2的控制回路中串入C1的常闭接点,实现两种控制方式的互锁。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闭合、出口4断开,接触器C1、C3先后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接触器C2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经软起动装置起动。经设定“起动转换时间”延时后,控制出口3断开、出口4闭合,接触器C1、C3先后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接触器C2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切换到正常运行状态。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出口4断开,C1、C2、C3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出口4断开,接触器C1、C2、C3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 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 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
5.10 变频配合起动模式接线图
控制逻辑说明:
1)该模式装置与接触器C1、C2配合为低压电动机提供变频配合起动、停车控制和保护功能。装置出口1常闭接点串在接触器C1、C2的公共控制回路中,出口3常开接点串在接触器C1的控制回路中,出口4常开接点串在接触器C2的控制回路中。
2)当装置收到“起动”命令,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出口3闭合,经过延时再控制出口
4闭合,接触器C1、C2先后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电动机经变频起动装置起动运行。若过热保护动作,需待电动机累计热量冷却到允许再次起动值时才允许电动机再次起动,可以通过复归信号直接将过热保护恢复到冷态。
3)当装置收到“停车”命令时,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脉冲断开、出口3断开,出口4断开,C1、C2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
4)当故障发生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常闭接点、出口3、出口4断开,接触器C1、C2控制线圈均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动机停车实现故障保护功能。故障切除后保护返回,出口1常闭接点闭合。
5)装置在保护动作期间不响应起动命令,保护返回后可再次响应起动命令。
6)当“分段溢出保护”投入且故障电流大于接触器分段电流时,保护动作时装置控制出口1、出口3、出口4接点维持不变,出口2闭合,可通过出口2直接跳断路器或者转接分励脱扣等中间增容元件,进而跳开故障实现保护功能。